历史真实结合艺术真实,勾勒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为民情怀
“大事不虚、小事不拘”是重大革命题材的创作遵循。历史的刚性框架下,怎样用引人入胜的故事、生动鲜活的人物,打开艺术的创作空间,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起来,这对于一部志在锻造精品、攀登文艺高峰的作品,至关重要。
2018年12月,图书《战上海》首次出版;翌年10月,电视剧进入剧本创作阶段。“纪实文学为我们提供了起点,而从详实的历史资料到一个能让观众代入情感的影视故事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总编剧秦溱说,相关影视创作的空白,为“战上海”提供了观众层面的新鲜感。
反复推演后,《战上海》的剧本确立了架构。依据历史脉络,电视剧将展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、丹阳整训、“瓷器店里打老鼠”的上海战役;更将着眼于上海解放第一年共产党人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转,所付出的种种努力。剧本在史实与虚构的交织中构筑一幅群像,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和政治智慧。
丰富“历史的表情”营造沉浸感,让更多年轻人数往知来
从2019年启动剧本创作,到2022年3月开机,在严格疫情防控的形势下,历时三个多月的拍摄。电视剧《战上海》的创作日志里包含着一些数字:剧本总计575.3页、49万余字;边拍边剪辑,目前已初剪约1930分钟;全剧共141个场景,主要演员161人,前景演员1480人次,群众演员14213人次;制作和租赁服装5000套,制作和改造、租赁道具75950件……这还不算巨大的特效制作量、以及4K/50帧高清技术拍摄带来的数倍于平常的渲染时间。
有些努力,是难以用数字直接量化的。比如饰演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,是陕西籍演员张嘉益。为了让观众看到一位既豪迈果敢又亲切有温度的市长,张嘉益在导演的建议下,全程使用了四川方言来表演。因为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,陈毅最突出的特质之一,便是操着家乡话说“对头”。
“细节是历史的表情。我们希望通过细节的把握,将观众自然带入到历史氛围中;用生动的细节,展现我们对革命前辈的怀念和敬仰。”高希希说,拍摄过程中有一幕久久震撼着他,相信未来也会打动荧屏前的观众。那是“战上海”中最出名的细节之一:进驻部队为了不扰民,军人们在雨中街头枕肱席地而眠。几十万人的军队全部睡在大街上,“胜利之师”入城却露宿街头,这在历史上只怕是极为罕见的。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队伍,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感叹:“这真是我们的队伍!”也正是这样的队伍,能够“破坏一个旧世界”,为建造全新的上海奠定坚实基础。
关键词: 战上海杀青 中国共产党 上海解放第一年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