谍影重重,杀机四伏。能否完成任务,又能否逃出生天?
必须说,故事一开场,就刻画出一个不一样的三国,和不一样的谍战。
两位男主,一点也不像谍战大片中轻松自如的潇洒007,而更像棋盘中国的两枚棋子,两个人物反差极大,甚至截然相反,一黑一白,一明一暗,一静一动。
但两个南辕北辙的人,终究难免殊途同归。
可以说,这部古装谍战,应该会超出许多人的意料之外,是一部具有鲜明作者性和电影化烙印的作品。
但同时,路阳又拿出功力,祭出了一部成熟、扎实、过瘾的商业类型大剧。
前四集,在撩起神秘面纱的同时,也带来了更多悬念——
比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,每个角色的身份与阵营都不甚明朗,尤其是第三集结尾留下的那个悬念,更是让人欲罢不能。
这一下,入戏了。
2、质感
《风起陇西》4集看下来,给人的直接观感就是质感。
毕竟,对于特别关注和推崇创新的路阳来说,仅仅拍出一个精彩而典型的类型故事就够了吗?
在这个基础上,他又向前走了一步。
可以说,《风起陇西》不同于以往所有的国产谍战剧或者古装剧。
而剧集最大的特殊之处,就在于高度的电影化风格。
无论是剧集一开始的街亭大战,还是后来的古代谍报人员鉴别大戏,都充满了强烈的影像化风格。
路阳的运镜大气流畅,服化道华丽精致考究,细节饱满。
另一方面,这是完全是用电影手法在拍电视剧,光源设计,就有自然光和烛光两种。
尤其是夜场戏中迷离的烛光,为画面蒙上了一层迷蒙的滤镜。
也营造出昏暗、模糊、动荡的氛围,烛火摇晃,人心动荡。
剧集的外在形式,与内容核心再次构成了对照与呼应。
剪辑上也用对应剪辑,营造强大的戏剧张力。
我更爱的,是路阳对于历史感的高度还原。
剧中出场人物很多,官职很多,但每个人物出场都标识了名字、名号和官职。
整部剧都十分考究,配件、美食、服饰都高度还原。
而服饰中反差强烈的颜色,如同势不两存的阵营。
影像构成的冲击填满了每一帧画面,而两方阵营不断撕扯所带来的巨大张力,也存在于画面中每一处角落。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,充满了冷冽与肃杀之气的空间。
某种程度上,这种感觉象征了两位男主的命运以及整个寻找烛龙行动的走向,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。
所以这种电影化风格也并非导演的自嗨,而是将观众拉入那个寒冷刺骨、风声鹤唳的残酷古代谍战场,与镜头前人物实现一次次的共振。
在个体与家国命运的跌宕中,最终交融成一幅幅三国人物的画像。
所以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质感,是这似乎没有尽头的紧张感与无止无休的危机感, 这就摩擦出一种巨大的冲突:
极端环境激发了人生存的本能,然而身肩的使命却要靠信念与毅力去完成。
在尖锐的矛盾中,角色会如何抉择?
在选择的背面,潜伏的就是人性。
这才是真正的古装谍战剧的质感。
3、演员
过去许多失败的历史剧,跟观众之间都会有一种“隔阂”,大家就是看故事的心态,从不觉得这些事就真真实实地在历史上发生过。
说到底,演员演技不足以让观众入戏。
而这部剧的主演,可以说瞬间拉近了人物和观众的距离,也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。
前三集最出彩的演员,我认为是陈坤、白宇、董子健、李光洁,尤其是白宇,我感觉这个角色的好戏在后面。
先说陈坤。
过去困住演员的,经常是演员固有的演技与性格标签。演员个性过于强烈,反倒压过人物。
而解局的钥匙,则是微妙细密的人性枝桠,让人物变得更为真实、立体。
可以说陈坤一出场,就演出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陈坤。
畏畏缩缩的神情动作、一张堆笑的脸,以及一张不停吃吃吃,停不下来的嘴。